首页 > 财经 > 正文

棉花多重利好待发酵
2019-08-14 10:52:04   来源:东方头条   

贸易争端对棉花市场的利空影响接近尾声,从绝对价格、基金偏好、种植成本、工业库存和轮储政策几方面来看,棉价被低估,矫枉过正的同时也在积蓄潜在利多。

在贸易争端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需求萎缩逻辑取代传统供给逻辑成为驱动棉价下跌的核心因素,郑棉指数自2018年6月以来跌幅约34%,达到郑棉大熊市平均34%的跌幅。当下棉价已大幅跌破种植成本,绝对价格接近历史低位,利空绝大部分释放,长期来看,棉价被低估,正处于“阴尽而阳将生”时期。

绝大部分利空已释放

据调研,棉纺行业接近自由竞争,平均毛利率在10%—15%,平均净利率在4%—6%,行业抵抗系统风险能力较弱,订单变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较大影响;棉花—棉纱—棉布—印染—服装的产业链条很长,各环节的一致行动会在原料采购端形成放大效应,表现为非常强烈的主动补库和被动去库特征。一旦贸易争端逻辑被市场认知,就会掺杂情绪预期放大效应,市场会对可预见的最坏情况进行交易,而不仅仅拘泥于当下实际消费量的下降,所以预期交易的悲观程度远远领先于事实,不能更坏就是利好。笔者认为,贸易争端对棉花市场的利空已近尾声,市场已对最坏情况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定价。

矫枉过正埋下潜在利多

从绝对价格、基金偏好、种植成本、工业库存和轮储政策几方面来看,棉价或被低估,矫枉过正的同时也在积蓄潜在利多。除了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6年巨量抛储见过约10000元/吨的极值外,郑棉指数大部分时间都在约12000元/吨以上运行。当前郑棉指数接近历史极值,大概等同于2004年棉花上市时的低点,近15年累计49%的通胀和7倍的货币增幅似乎没有在棉花上留下踪影。自2018年6月开始,基金跟随贸易争端形势增持美棉空头,目前基金净空占比为13.4%,为2006年6月以来最高水平,而一旦预期好转极易引发空头踩踏。

成本方面,国际棉价完全种植成本在66—69美分/磅,国内疆棉种植成本在13000—15000元/吨,国内外棉价均已跌破种植成本,部分国家虽有补贴亦不是长久之计。有关数据显示,8月初棉花工业库存29.5天,同比减少8.1天;纱库存29.1天,同比增加12.2天;布库存51天,同比增加13.1天。棉花工业库存压力不大,若后市预期好转,补库行情仍可期,但纱和布库存压力仍在,这一驱动力会打折。据了解,在9—12月国家可能会同时轮入疆棉和外棉补充国储库存,实现全年净投放为零的目标,这对于增加外棉出口、缓解新花上市和商业库存压力也有帮助。

综上所述,贸易争端对棉花市场的利空影响接近尾声,市场已对最坏情况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定价;从绝对价格、基金偏好、种植成本、工业库存和轮储政策几方面来看,棉价被低估,矫枉过正的同时也在积蓄潜在利多。

责任编辑:刘文强

相关热词搜索:利好 发酵 棉花

上一篇:妈妈去哪儿李晓星:进母婴赛道不在早晚,在于如何“快、狠、准”
下一篇:场景实验室吴声:我们其实是创新者的“助手”

济南法律服务中心   地址:济南市文化东路路24号   联系人:司律师   电话:18053115917
手机:0531-80961678   微信:18053115917   QQ:709581498   邮箱:709581498@qq.com
网站地图 (XML地图 /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