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有一种老洋房叫“邬达克”
邬达克把自己人生的将近一半的时间都留在了上海,而他也把自己最想表达的作品、承载着他最多回忆的地方—— 邬达克旧居,永远的留在了番禺路129号。
一来到邬达克旧居, 一座英国乡村风格的建筑就映入眼帘。Ta始建于1930年,整栋房子均由自己设计,并且从建材、施工到细节装饰都十分精致用心,这也是邬达克在上海居住很长一段时间的地方。
相比于其他一些经典又壕气的住宅来说, 邬达克旧居没有想象中的奢华但每一角落都足够细腻、内敛,此时此刻这再也不是一栋建筑,而是包含和孕育他个人情感的圣所。
地址:番禺路129号
交通:地铁10/11号线 至 交通大学站
位于铜仁路上的吴同文住宅 ,曾被称为 “远东第一豪宅”,即使周边设有围墙,也能立马感受到Ta由内而外流露出的摩登精致感。
同时,这也是邬达克在上海的最后一件作品,因为是收官之作,凝聚了邬达克的心血,极具非凡的意义~
由于住宅的墙面上贴满了绿色条形马赛克,所以这座建筑又有一个相当接地气的名字—— “绿房子”。
绿房子的占地面积不大、形状也不规则,所以为了充分利用空间,一共建了 4层楼,舞厅、酒吧、餐厅、阳光房、卧室...应有尽有,户外还有花园和网球场,硬件方面放在如今也是无可比拟。
站在马路一侧,远眺着这座有着厚重历史的百年宅邸,Ta与四周林立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显出Ta的独特与非凡气势,难怪当年邬达克会自信地说道, “即使再过50年,这栋房子的现代感仍然是超前的”。
地址:铜仁路333号
交通:地铁2/7号线 至 静安寺站
说起孙科别墅的前世,中间还有一段历史小插曲。这栋别墅原是邬达克为自己所建,但后来因为社会动荡,城市经济萧条,邬达克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受到波及。
就在这时这座宅邸的前主人,孙中山先生的长子孙科出手帮助邬达克度过人生的至暗时刻, 为表达孙科的倾囊相助,邬达克以低价转赠给了对方。
在设计上,孙科别墅 糅合了西班牙和地中海风等多种建筑风格,巴洛克弧线设计的弧拱落地门窗、平缓的屋顶、红色的筒瓦、以及多变的窗框...从众多细节中, 打造一座别具欧式风情的城堡。
地址:番禺路60号
交通:地铁10/11号线 至 交通大学站
如今的上海作家协会,曾经的 “刘吉生住宅”,当然Ta还有着一个美丽的别名 “爱神花园”。
原来这座建筑是刘吉生送给自己爱妻的40岁生日礼物。在1931年建成之后,在当时一度被认为是上海最美住宅之一。
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楼、爱奥尼克柱式门廊、弧形阳台...多处设计庄重且优美,再加上大量植被和灌木点缀,让这座建筑一下子就有了西方伊甸园的既视感。
如今哥伦比亚住宅区, 历经了岁月的洗礼,早已没了当年的风华绝貌,但是却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走在路上,分分钟能感受到这个住宅区曾经的繁华。
地址:新华路211弄、319弄
交通:地铁10/12号线 至 陕西南路站
除了洋房以外,这位充满创造性的建筑师在上海一共留下了30多栋建筑,像是如今的网红建筑 “武康大楼”、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还有“大光明电影院”...
伴随着岁月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Ta们早就和这座城市融为了一体。不妨趁着这暖意洋洋的春日来打卡这些“流量代表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