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活动中讨论到这个问题,这并不是一个“说辞”或“概念”。事实上,在设计的时候,最棘手的就是试图说服甲方接受看似“无用”的设计。这些“无用”可能出现在很多环节里,试用我们有关家宅的设计举几个例子:
1 )无故多占用面积的材料墙体
——譬如玻璃砖vs玻璃;玻璃砖比玻璃占面积,但它自身带着尺度、砖的砌筑质感、不同玻璃质感的反光效果。我们在一次设计里,封闭式厨房中部玻璃砖的长窗。
——譬如在38平米的理想小屋设计里,建议在阳台改造为卧室的窗台上使用玻璃砖。比玻璃贵,但玻璃砖使得阳台卧室真正有了卧室的氛围。
2 )无故多花钱的细节设计
——譬如为了过滤夕阳,设置的湘妃竹屏风门;但给傍晚的房间,带来不可预期的光影变化
——譬如给门把手缠上麻绳;但不会再接触到冷的门把手
3) 并非服务于视觉,看起来好像是多此一举,但最终服务于感觉的空间
——譬如在38平米小屋里,把卫生间原本纵向布局,变成横向,利用入口的小天井里开窗的采光,在此设置一个停留的小书桌。
—— 譬如在主卧次卧之间,留出一个圆形窗洞,保留了原本空间布局中外廊阳台的贯通视线。
4 )并非服务于身体,但服务于想象的片段
——譬如在4.5m坡屋顶下方设计一个不常爬上去的袖珍休息平台,最高处只有1.2m,但在地面上看,好像为空间增加了高度。
——譬如在小住宅设计里,我们总在争取设计直接采光通风的天井或院子。占去了很多宝贵面积,但给居住体验带来不同的景色
综上,想来我们做设计,总想着先把功能组织好,就是为了腾出空间,给这些“无用”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总被认为是“形而下”的,满足功能是最基本的需求,但还有某些超出物质性的可能,大概就是“无用”,也许就是类似精神性的含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