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房屋的结构都会是与其他房屋结构不同的,所以在各个种类的房屋搭建中,都会有所区别。作为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客家民居有三种样式:围屋、排屋、土楼。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围屋与土楼的区别,并常常把两者混为一谈。
土楼,顾名思义,用土夯筑成的楼。具体来说,就是利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夹墙板夯筑而成墙体(少数以土坯砖砌墙)、柱梁等构架全部采用木料的楼屋。尽管造型奇特,但它脱胎于中国传统围合式民居,适应中国传统农村宗族社会、儒家文化和小农经济的需要,由环境条件而产生。土楼的特殊,是它为了适应“聚族而居”和防卫功能需要,采用了大体量建筑和厚重的夯土墙。
土楼可分为五凤楼、方形土楼和圆形土楼。五凤楼,对称布局,多数为“三堂两横”,两侧横屋后高前低,层层跌落,整个建筑群飞鹏展翅,很为壮观。方楼是以祖祠为中心,四周夯土墙按正方形嗣合的通廊式土楼。方楼与圆楼像一对孪生兄弟,除外形有别之外,其分布范围、建筑方式和结构功能几乎完全一样,只是方楼的数量比圆楼更多,且历史更为悠久,据说是先有方楼后有圆楼。圆楼,又称圆寨,一般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
围屋和围龙屋是客家民居建筑的又一主要类型,主要分布在粤东北的梅州地区。客家围龙屋,集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于一体,被国际建筑学界誉为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式之一,堪称世界建筑一绝。围龙屋是以“三堂两横”、“两堂两横”或“两堂四横”的合院式民居为基础,后面加上半圆形(或弧形)围屋的一种客家民居建筑,多数围龙屋前面还有晒坪和半圆形水塘,形成一种很独特的建筑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