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茶之人,必有契合自己品味,彰显自身特质的品茗杯。正所谓“器具精致,茶愈为之生色”,茶在相配的茶杯中方显圆满,茶杯经茶香滋润才算完整。
今天,小懂就带大家浏览一番生活中常见的杯型,快看看你用过几种吧!
1、葵口杯
葵口杯,因口部像葵花而得名,在唐宋时极为流行,可分为四葵、五葵与六葵,分别代表唐代、五代和宋代。葵口杯精美可爱,每条棱从杯底上延至杯口,这种杯型特别适合女性使用,很好地彰显了女性婉约、温润之美。
2、直筒杯
顾名思义,直筒杯杯身呈圆筒状,杯型简约、直接、硬朗,可搭配淡色竹质茶席,适宜饮用例如绿茶、黄茶等汤色较淡的茶。
3、折腰杯
这款杯型有两种寓意:其一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暗喻,而在使用上,由于杯身中间有一处收腰的曲线,方便使用时拿杯。
《晋书·陶潜传》记载,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因而辞官归隐田园,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野生活。
而唐代大诗人李白,更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进一步把“不折腰”与清高的骨气联系在一起。
4、竹节杯
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世人皆爱竹。不同的人,将竹子赋予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在手工艺匠人们的手中,那节节清脆的劲竹摇身一变幻化而成竹节杯,如玉温润,如雪透彻,以一种更加细润的方式伴人左右。这款杯子模仿了竹子的经典造型,体现了使用者的高风亮节、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品性。
5、钟形杯
钟形杯杯口略外张,杯型偏高,腹部圆润,形状像是倒过来的一口钟,故名钟形杯。由于钟形杯杯身较高,利于茶叶香气留存,常用以品饮浓香型铁观音。
6、四方杯
四方杯杯型有点像古代的四方米斗,但在棱角处做了圆润处理,整个杯子圆中有方,方中有圆。四方杯的优点在于,茶汤入口时感觉最圆润。这是由于杯子开口大、高度低,导致液体表面张力变大而造成的。
7、压手杯
压手杯,是明永乐年间最有名的杯型。它的杯口平坦向外撇,腹壁则近乎竖直,从下腹壁处内收,圈足。握在手中时,外撇的杯口正好压合在舒张的虎口上,且杯的重心下移,安稳妥帖,故而称为“压手杯”。由于压手杯杯口宽,适合手型较大的人使用。
8、铃铛杯
卧足杯始于西晋,此后历代皆有生产,至明清时开始盛行。此杯型杯底无圈足,杯底平或者内凹,放在桌面上可完全贴合,给人简洁、沉稳的感觉。
15、罗汉杯
禅与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喝茶,让人明心见性,犹如禅修。罗汉杯,初听即与寺庙有关,罗汉杯的造型像和尚用的铜钵,腹部圆润厚实,杯口微内收,给人以一种厚实的感觉。
除了以上杯型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常见杯型,欢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