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谈到的黑灯工厂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大家都比较感兴趣,这确实是工业智慧化转型中遇到的难题。
由于现阶段的诸多问题,网络上有一种理念在潜意识中抵制“黑灯工厂”发展。例如有人说:
“早年我在德国做工程师的时候,有一种理想的概念:什么是自动化?自动化是不是就不需要人了呢?所以在做我第一个项目的时候,就把软件做成全自动、无手动模式。但后来我发现,机器突然出现毛病怎么办?全自动人就干预不了了。所以机械自动化最基本的要求一定是手动和自动两种模式同时都在,但这种最和谐的人机合作关系是最难的,也是此领域的最高境界。”
但今天我们谈论的“黑灯工厂”是迈向智慧化工厂的基础,并没有那么神秘和高不可攀。这就像辅助驾驶和无人驾驶汽车一样,他们出现的核心目的是减少驾驶员的操作,降低人力,但两者期待的结果不同,阶段也不同。我们不能越过第一个阶段,直接进入无人驾驶,就像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现的交通事故,让他们不得不将“无人驾驶”模式改回“辅助驾驶”模式一样。所以实现民用级别的无人驾驶汽车,需要技术和大众认知的同步提升,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现在无法实现不代表这个方向是错误的。
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解决问题,带着发展的眼光去稳步开拓。并且,黑灯工厂并没有说可以一蹴而就,“黑灯工厂”的概念是在目前的技术能力下,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工成本和提高自动化比例。
实现黑灯工厂的核心,就是强大的自动化建设和智慧的配套软件。目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业自动化建设速度快于配套软件的发展速度。于是自动化设备足够先进,但软件端还停留在基础动作的管理,缺乏统一的协调性和智能化的管理。
于是,我们需要打造一个懂业务,有思维的工业智慧大脑。
这个大脑要做什么呢?
第一,懂得控制
这个工业大脑,要具备控制工业生产中自动化设备的能力。
第二,懂得管理
管理是业务范畴的工作,我们利用软件,将管理手段标准化,流程化,智能化,减少人工管理过程中的失误。这需要软件设计者与业务骨干坐在一起去设计。例如:智能下发工单,智能排产等环节。并且与之前的控制能力联动起来,在我们制定好生产计划后,我们的管理软件懂得提前预热设备,懂得制定工艺,在减少人参与的情况下实现准时生产。
第三,懂得分析
目前,我们可以获取到工业生产的全过程数据,面对这样的数据我么如何去利用,如何去分析,如何去展现。我们需要让数据发声,让数据说话,让数据产生价值。这就需要结合业务对数据进行分析,让数据辅助我们生产决策。例如:利用设备运行数据指导保养维护工作,通过数采数据分析设备健康情况,而不是传统简单的按照运行时间来对设备维护保养。这将有效的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节省能源,提高产量。
第四,懂得学习
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已经相对发展成熟,通过神经网络让机器学习风险判断,参数修正。这将大大提高工业智慧程度,解决以往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利用生产数据分析工艺参数最佳的配比而不是单单靠工人的经验。
所以,当前让工厂关灯,是我们应该也可以去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