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强监管政策收紧和各路资本进入,消费金融行业也从蓝海进入到了红海,而马上消费金融(下称“马上金融”)凭借全能力建设,交上了一份满意的半年成绩单。近日,马上金融披露今年上半年业绩,截至6月底,上半年营收44.09亿元,净利润3.01亿元。重要风险指标持续下降,截止6月底,不良率同比下降0.7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2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马上金融预计将于9月底或10月中旬发行首期ABS产品,发行规模预计在20亿以上。这家公司还拟开展第四轮增资计划,计划新引入1-2家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股东。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和较低的融资成本,有利于马上金融保持稳定的管理流动性和正常的经营发展。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今年行业整合提速,80%的非持牌、不合规的平台被清理出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此起彼伏,导致竞争加剧,另有传统金融机构纷纷进入这一市场,随着入局的资本方增多,消费金融逐渐从蓝海变成红海。而对于消费金融的头部企业来说,这一变局将使其面临的机会远远大于挑战,未来行业或出现“马太效应”。
营收有望破百亿 融资计划将引入金融机构
马上金融自2015年成立到现在才4年,虽然是家年轻的消费金融公司,但这几年发展却迅猛增长,行业地位也经历了从创业公司到头部平台的蜕变。
公开数据显示,马上金融2015年营收576.78万元,净利润为-1308.92万元。2016年开始扭亏为盈,营收4.85亿元,净利润652.16万元;2017年业绩爆发增长,当年营收46.68亿元,净利润为5.78亿元;2018年营收净利再创新高,分别是82.39亿元、8.01亿元,同比增长76.5%、38.58%,营收位居行业第二,净利润位居行业第三。
今年上半年,马上金融营收44.09亿元,同比增长7.35%,净利润3.01亿元,同比下降17.76%。同时,不良率同比下降0.7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2个百分点。
据马上金融创始人兼CEO赵国庆介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追求并初步实现以‘定价要低、不良率要低、盈利适度’为目标的高质量发展。在我们主动降低息费定价的情况下,营收还能保持一定增速很不容易,净利润3个多亿是有很高含金量的。”
据了解,马上金融主动降低息费让利用户,截至今年6月底,息费同比下降19.03%。
不过,赵国庆还表示,预计2019年马上金融全年收入会突破100亿元。这意味着,马上金融成立4年营收就破百亿,也有望成为行业第二家营收破百亿的企业。
据了解,随着今年5月获批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马上金融预计将于9月底或10月中旬发行首期ABS产品,发行规模预计在20亿以上。
赵国庆认为,发行ABS需要监管部门审批,代表着金融机构的能力和声誉。ABS是降低融资成本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也会使资产状况更加透明,从而有利于建立信用。
此外,赵国庆还透露,马上金融拟开展第四轮增资计划,计划新引入1-2家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股东,优先选择银行类机构,以此提供品牌、声誉、资本、渠道、场景等多方面支持。
目前马上金融形成了包括股东存款支持、同业授信、同业拆借、ABS等多元融资渠道。截至6月底,马上金融在资金方面合作的金融机构数量近200家。
科技创新金融业务模式 多场景应用提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马上金融聚焦开放平台,在云平台、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生物识别五大技术持续创新,重点布局金融科技与零售科技两大领域。
8月22日,央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 发展规划(2019—2021年)》称,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使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对此,赵国庆表示,马上金融从创业初期就是科技驱动的金融机构,在监管合规的前提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用户体验,做市场的先行者。
以马上金融自研唇语识别技术为例,该技术应用于反欺诈活体应用场景,能在用户通过率提升30%的前提下,实现100%有效防御用户读错2~3个数字的活体攻击,经优化后识别通过率达到96.67%以上,识别速度从原来5s提升到3s以内,超过市面同类技术。
赵国庆介绍,今年已发布了多项科技产品,输出智能客服、人脸识别、活体识别、金融云平台等一系列科技能力;在金融领域之外,还打造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一体化城市智慧物流配送平台,以及搭建SAAS化的智慧酒店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该平台相比人工,工作效率提升了6倍以上,覆盖了酒店前台至少80%的工作量。
正是由于科技在金融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通过科技的应用,马上金融的业务模式得到了创新,“AI+场景+交易+信用”是很好的例证,目前该模式通过AI硬件,结合商场、酒店、停车场、景区等场景,可以实现刷脸支付,全面优化用户体验。
除此之外,科技也使马上金融的风控能力不断提升。赵国庆表示,最近一年马上金融风险指标每个月都在创新低,预计下半年风险水平还会继续降低。
据了解,马上金融自主研发的数据决策智能风控系统,通过科学有效的变量规则模型、以及先进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加工衍生出5000多个变量,再结合上千万个样本和深度学习的机器模型,构建灵活高效、持续迭代的信贷全生命周期风控策略与模型,可针对多元场景下千人千面的用户画像,形成差异化、精准化的授信与定价,优质客户实现秒极审批。
不容忽视的是,科技正在成为马上金融的业务之一。赵国庆表示,目前公司自营业务和开放平台业务占比还不平衡,希望明年是442的比例,即40%是自营业务,40%是开放平台业务,20%是科技业务。
行业竞争加剧 “马太效应”或将上演
尽管到2020年,消费信贷将达到10万亿元级以上规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在赵国庆看来,消费金融行业也面临贷后管理功能部分缺失,某银行事件影响持牌非银机构资金可得性等外部不利因素。
对此赵国庆表示,过去一年,在消费金融供给侧,P2P等各式各样的平台被清理了一大部分,提供贷后催收管理的各类公司被清理了一半,愿意从事贷后管理工作的员工越来越难招聘。在消费金融需求侧,20%的贷款群体出清,借新还旧、多头借贷的群体也在回归理性。
“如果明年再有类似事件,这会对资金市场的信心修复带来一定挑战。” 赵国庆还判断,消费金融行业今明两年都是要审慎发展。
对于这些变化的应对,赵国庆认为,首先是主动从普惠金融向惠普金融转变,在风险下降和运营成本下降的情况下,让利给用户,使低毛利运营成为核心竞争力。
其次是将客群上移,随着经济不景气,一些群体可能会失业,抵押物难以变现,“我们做收入更为稳定、偿债能力相对较高、定价相对较低的客群。”
第三点是继续加大科技投入,马上金融的整个研发核心战略是“9年计划”,第一个3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3%,第二个3年占比5%,第三个3年占比8%,伴随着收入增长会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如此推算,如果营收突破100亿元,100亿的5%就是投5亿。
除了面临诸多不利外部因素,消费金融行业内部竞争也在加大。据零壹智库的统计,2018年末排名前六的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规模达2962亿元,占19家可获取数据公司总资产规模的79%。截至目前,获准筹建或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超过24家。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消费金融行业客户集中度很高,再加上用户结构和产品趋于同质化,使同行间竞争的压力比较大,不惜打起“价格战”。
万亿元级别的市场已引发传统金融机构等抢食这块蛋糕,如去年4月建行成立建信科技,今年5月工行成立工银科技。信托公司参与出资的中信消费金融也于近期开业,这标志着信托机构不再局限于资金方和通道方等幕后角色,开始走上前台。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认为,目前在消费金融领域,主体比较多元。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小贷等均在参与,银行的发力使得消费金融公司要更加下沉寻找客户,寻求与更多场景的合作,业务难度增加,分化会进一步加剧。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入局的资本方增多,目前消费金融也逐渐从蓝海变成红海,业务不如此前好做,获客成本在增加,风险也有所增加。但对马上金融等头部平台并不是件坏事,马太效应或许会在消费金融行业上演。